“成功的鼓动者”主题展览:探寻抗美援朝文物背面的故事

09-02 946阅读 0评论

  探寻抗美援朝文物背面的故事

  成功的鼓动者

  ■张述兵 蒲 元

  “成功的鼓动者”主题展览:探寻抗美援朝文物背面的故事

  “成功的鼓动者——陕西历史博物收藏抗美援朝文物展”序厅。

  在有着“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美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一场以“成功的鼓动者”为主题的收藏抗美援朝文物展自2023年开幕以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展期也屡次延伸。该展览以中国公民赴朝慰劳文艺工作团第五团的视角打开,用收藏的珍贵文物诠释西北公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所作的奉献以及对前哨将士的全力支持。

  抗美援朝战争开端后,全国各族公民举国同心肠参与到这场事关国家和民族出路命运的巨大反抗中,掀起了轰轰烈烈、汹涌澎湃的抗美援朝运动。中国公民抗美援朝总会三次安排赴朝慰劳团前往朝鲜慰劳志愿军和朝鲜军民。悠远的大西北虽与朝鲜半岛相隔万里,但西北公民一直心系志愿军官兵,活跃参与慰劳活动。1953年4月,西北文化局从西北16家单位抽调150余人,组成中国公民赴朝慰劳文艺工作团第五团(以下简称第五团),前往朝鲜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慰劳扮演。

  第五团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身手不凡,特别是团领导钟纪明、常香玉、杨公愚等,更为一时之选。第五团在团领导的带领下,冒着炮火来到前沿阵地的地堡坑道,用一场场精彩的扮演为志愿军官兵带去温暖与欢笑。

  慰劳活动遭到志愿军官兵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誉,他们将缉获的战利品和克己的用具、纪念品赠送给慰劳团,并致信表达自己的诚挚谢意。其间,展馆陈设的两封信分外有目共睹。

  “成功的鼓动者”主题展览:探寻抗美援朝文物背面的故事

  志愿军官兵写给慰劳团的函件。

  第一封信,是志愿军第46军第133师397团团长唐元亨和战友写给慰劳团的。他们在信中写道:“在一个多月曾经,在报纸上和广播电台上得知你们赴朝的音讯,咱们整体同志都是天天在期望你们的降临。当今单纯正到了咱们部队……全国出名的爱国艺人常香玉也来到了咱们部队。她的姓名、她巨大的爱国主义形象——捐赠‘香玉剧社号’战役机一架,早就深刻地印在咱们整体指战员的心田上……”

  第二封信,来自志愿军政治部文工团兵士吕志一。信里有一段专门说到慰劳团艺人小清:“你代表着祖国千千万万的儿童,口口声声把志愿军叔叔叫,小清同志,请你定心,请你将咱们的决计带回祖国!咱们绝不能让祖国的儿童,也像朝鲜的儿童相同,将防空洞当讲堂,咱们有决计战役到成功……让你们安心的(地)念书,愉快的(地)歌唱……”

  这两封信谈及的便是第五团副团长常香玉和她带领的豫剧队。1951年,闻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在全国各大城市募捐义演170余场,将所得收入15.2亿余元(旧币)用于为志愿军购买1架战役机,该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担任第五团副团长后,常香玉选择了19名剧社学员参与慰劳团豫剧队。其间,范玉清、刘凤琴、谷玉君、李玉春还都戴着红领巾,不过十二三岁的年岁。信中的小清,即范玉清。志愿军官兵见到这些小朋友跨过山海,来到炮火连天的前哨,感动反常。其时,范玉清和刘凤琴的扮演曲目中有一首叫《志愿军叔叔打胜仗》,每逢她们唱到“志愿军叔叔们打胜仗,咱们慰劳到前方,千山万水虽然远,祖国的公民心意长……”会场便会掌声雷动,很多人流下激动的泪水。

  豫剧队的扮演根本与烽火相伴,艺人们时间面临着生命危险。一次,豫剧队正在一个战地医院扮演,敌机忽然来袭,投下多枚炮弹。虽然有防空坑道能够逃避,但年仅17岁的艺人赵玉环在这次空袭中不幸遇难,用最名贵的生命书写了对祖国最火热的爱。据统计,豫剧队在朝鲜慰劳的5个月时间里共扮演180余场,极大地鼓动了志愿军官兵的斗志。

  戏剧是第五团的重要扮演方法。除豫剧队外,副团长杨公愚带领的易俗社秦腔队也广受欢迎。1951年,为支援前哨作战,民盟西北总支部提议举行“西安民主人士·文艺干部捐赠兵器联合义演”,时任西安易俗社社长的杨公愚自动要求参与,麾下易俗社一众名角也纷繁登台。1953年3月下旬,杨公愚参与第五团筹备工作。在他的影响下,易俗社肖若兰、孟遏云、杨天易、尹良俗等名角踊跃报名。最终,杨公愚选调易俗社主干45人入朝慰劳,占到慰劳团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在第五团中,除秦腔队、豫剧队和歌舞队外,还有一支极具特征的扮演小分队——木偶队。全队由袁克勤、董孝义、李俊义、瞿廷富等17人组成,扮演内容包含传统剧目《长坂坡》《打镇台》和现代戏《扁担枪》等。因扮演方法脍炙人口,深受广阔官兵喜欢。

  虽然面临的敌人反常强壮、环境非常艰苦,但志愿军仍然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在可贵的战役空隙,他们一面活跃学习军政常识、研究战术技术,一面想方设法丰厚文化日子。当得知祖国亲人非常关心他们的战役和日子情况后,志愿军官兵便用信件、绘画、墙报等不同方法来陈述战役效果、展现战余日子。

  参与马良山防护作战的兵士徐天恩在给慰劳团的信中,叙述了自己在1953年4月18日的战役中,用一排子弹消灭5名敌人,并在右手挂彩的情况下,连续投出50余枚手榴弹,打退敌4次冲击的阅历。在志愿军某部赠予慰劳团的“战地之家”宣扬画上,作者展现了其引以为傲的“地下长城”(坑道)。这儿不仅是一个巩固的军事工程:有指挥室、训练场、卫生队、贮存间;这儿也是一个温暖的兵士之家,有图文并茂的墙报,还有心仪的图书可选,图书角的标牌虽有些含糊,但那行小字仍能辨认——“新华书店”。无独有偶,在另一封写给祖国公民的信中,也说到了志愿军的战余日子:部队安排晚会,兵士们“有吹口琴的,吹笛子的,拉胡琴的,打锣打鼓的,唱小调的,唱各地方的戏剧的,说快板的,说相声的……”我们还将亲手制造的乐器当作礼物赠给慰劳团。志愿军官兵的革新达观主义精神,进一步激发了第五团整体人员为部队带来更丰厚、更优异扮演节目的决计。

  1953年4月1日至8月24日,第五团在朝鲜共扮演651场,行程上万里,走遍了志愿军的阵地战位,观众达36.65万人次。当一切慰劳扮演完毕行将回来祖国西北的时分,慰劳团的行囊里多了一面这样的旗号——上款题:献给祖国文化艺术慰劳团;下款落:中国公民志愿军后勤三分部司令部政治部;正文是:成功的鼓动者。

  年月如歌,时光荏苒,战场上的喊杀声早已远去,但悬挂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正中的这面“成功的鼓动者”锦旗,仍然在向人们静静叙述着这段不能忘却的赤色回忆。

  “成功的鼓动者”主题展览:探寻抗美援朝文物背面的故事

  志愿军官兵赠送给慰劳团的克己坦克模型。

  “成功的鼓动者”主题展览:探寻抗美援朝文物背面的故事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4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