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院学子暑期实践中“学思践悟”

09-02 443阅读 0评论

  本年暑假,来自盐城师范学院的“点亮微光 盐青先行”支教团师生,跨过2000公里前往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再次“牵手”当地留守儿童。

  盐城师范学院与广西结缘已久。2003年,正值西部方案第一年,该校两名江苏籍的结业生自动请缨援助西部,坐了两天两夜火车赶往桂林,服务期满后,他们挑选留下来成家立业、接续斗争。

  2007年盛夏,桂林小伙韦屹威不远千里来到盐城师范学院肄业进修。结业后,他决计“从大山走出再回大山”。回乡后,他积极展开“责任家教进社区”“周末爱心讲堂”“筑梦芳华 助力扶贫”等20余项公益自愿服务活动。

  “这儿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我期望尽我所能与母校联络,约请学弟学妹们将学到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办法带到广西,为孩子们供给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服务。”这一次,应韦屹威约请,支教团师生再度来到海洋乡中心小学。

  这所村庄小学坐落于山上,支教团师生只能推着行李箱从山路走上去。令支教团团长叶梦凡感动的是,第一次和孩子们碰头时,不少小朋友还穿戴支教团上一年送给他们的白色衬衫。

  叶梦凡介绍,本年支教团给孩子们策划了四大主题课程,分别是思政课、构思课、文化课和健康课,“其间最受欢迎的要数非遗文化课”。

  课上,孩子们换上色彩鲜艳的民族服饰,一同体会做漆扇。在支教团学生的精心指导下,他们在扇子上一同用画笔勾勒出民族形象,从选材、规划图画到上色,每一步都充满了创造性和趣味,在漂漆的流云变幻中感触中式美学和民族爱情的融合。

  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叶梦凡颇受鼓动:“作为一名小学教育专业的定向师范生,来广西底层支教的阅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历练时机,让我向愈加老练的好教师一步步跨进。”

  本年暑假,该校文学院学生单泉对民族融合有了更深入的见地。7月,她所带领的“民族联合心连心 籽籽相拥共命运”实践团,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与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者杨志军展开民族联合的沟通。

  作为第一批入青援建干部的子孙,杨志军自幼生长在果洛的草原,逼真感触到当地大众如家人般相待的民族之情。

  会上,杨志军向实践团学生代表介绍他的著作《雪山大地》:展示三代草原建设者白手起家、初心不改,不断筑牢民族联合力气的艰苦路途,也是汉藏两族水乳融合的生动注脚。

  同学们表明,要将实践中领会的经历和感悟,内化为个人生长与斗争的柱石,以兢兢业业的举动促进民族间的联合,一起制作民族昌盛前进的夸姣蓝图。

  到现在,该校已组成约1100支部队,掩盖18个二级学院,发挥专业所学,盘活校友资源,显示师范特征,奔赴26个省份展开实习实践活动。

  “在我校育人系统中,‘学思践悟’缺一不可。”该校团委书记陈晔表明,要让思政课不再局限于教室,而是延展为一场场生动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行走中感悟,在感悟中生长,最终将个人抱负融入国家开展的庞大叙事之中,成为推进社会前进不可或缺的力气。

  陆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历: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4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