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故事】热心肠的鹭岛同乡

09-02 338阅读 0评论

编者按:本年是中华公民共和国建立75周年,也是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赞誉年。为增强军民国防观念和双拥认识,厦门市双拥共建作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厦门日报社联合举行“鹭岛军民意”双拥主题征文活动,厅官微官网将从征文中遴选部分优秀作品予以刊发。

热心肠的鹭岛同乡

作者:郭向东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从皖中应征入伍来到厦门。厦门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日绵长且湿热,初来乍到总感觉浑身黏糊糊的,我这个来自内陆的新兵一时难以习惯。

部队坐落厦门与长泰接壤的大山里,白日户外勤务一瞬间汗水就湿透衣衫,重复收支树林、草丛,极易引来“小咬”(蠓,比蚊子还毒)。“小咬”咬后留下黄豆粒巨细的红疹子,奇痒无比。

那一年,我脖子、前胸、后背因“小咬”吸食抓破皮肤感染化脓,从部队卫生所拿药,内服、外用都无法解决问题。特别困扰的是穿上戎衣、扎上腰带,愈合的结痂又磨掉,又痛又痒,苦不堪言。

一日黄昏,我到营区外的小卖部收购日用品。店家是位憨厚的闽南妇女,见我脖子前后红红一片,问起原因,我照实相告,又掀开上衣让其观察。

店家很热心,以不规范的普通话,连比带画,主张我去十多公里外的灌口双岭村治病。那儿有位专治皮肤病的医师,祖传医术,效果好。待我离去时,她还一再叮咛:“假如没有车,等会我老公干活回来,他能够骑摩托车载你去。”互相萍水相逢,如此殷殷叮咛,令人倍感温暖。

第二天,班长带着我一路问询,找到了店家介绍的那位医师,医术公然高超,对症下药,溃烂之处很快愈合。多年曩昔,我还记得那位热心的闽南村妇,深深感谢她对公民子弟兵的一片真情。

1996年盛夏,部队户外拉练,我地点的连队拉练道路是沿324国道往同安方向,至凤南农场处左拐进入同安莲花镇,之后翻越仙灵旗山至灌口回驻地,三天两晚,行程约二百公里。

第一晚,咱们连队安营莲花镇上陵村邻近。天快黑时,驻地大众热心抬来刚宰杀好的一扇生猪。连长费尽唇舌推托,当地乡民坚持表明要“犒赏”子弟兵。咱们“受之有愧,盛情难却”,最终坚持按市场价付费。

送来时,连队已用完晚餐,气候热又没有冰箱,司务长决议切大块煮半熟,既确保肉不蜕变,又能节约第二天的烹煮时刻。

熄灯前,阵阵土猪肉香味弥散营地上空。尽管白日近七十公里的行军,咱们都很疲乏,但闻到如此纯粹的猪肉香,口齿生津,大伙的馋虫都被勾起来了。

怎么办?连长优柔寡断。在很多主干“煽动”下,连长“决然”决议:班长以上职务的人立刻去村里借镰刀,越多越好;其他人铺开肚皮吃肉;明早提早两小时起床,会割稻的割稻,不会割稻的捆扎稻子。

连队会割稻的大约三十多人,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咱们就将五亩多的稻子割好、捆好、放好。早上乡民路过,惊呼:“天公伯,谁这么好意?”咱们笑笑,背上背包,迎着向阳动身。

军爱民、民拥军。纸短情长,参军近二十载,我亲历、见证了很多军民双拥故事。部队与公民鱼水情深、血脉相连,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感人故事,既是军民长时间并肩前行凝就的殷殷厚意,更是军民团结一家亲的生动描写。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3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