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引流,岂容网红医生成买货“郎”

09-19 393阅读 0评论

随着医疗健康科普日渐风靡,不少医生热衷于通过短视频或直播形式,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科普、讲解健康知识。但记者调查发现,有些“网红医生”为博取流量,不惜编造剧情、擦边软色情,然后带货卖课、开展不当营销,让医疗健康科普变了味。(9月19日法治日报)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疗健康科普也顺势搭上了网络的快车,这本应是一件好事,能够让更多的人便捷地获取医学知识,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然而,一些“网红医生”的行为却令人大跌眼镜,他们为了博取流量、追逐利益,不惜以“两性”话题引流,将自己从救死扶伤的网红医生变成了唯利是图的卖货“郎”。

“网红医生”乱象的出现,首先体现在直播间的种种怪象上。不少“网红医生”的直播间里不见医生本人,取而代之的是助理。这些助理通过各种隐晦的方式获取观众联系方式,将其引流到其他社交平台,进行付费咨询。这种行为不仅涉及虚假宣传和欺诈,更是对观众的不负责。观众进入直播间,往往是带着对健康问题的疑惑和对医生专业知识的期待,然而却被助理以各种手段“套路”,无法得到真正的医疗建议。同时,直播过程中通过变相表述引导用户添加社交账号等方式,还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医生认证信息的混乱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有的医生在平台上认证来自某知名医院,但实际上在该医院并无此人;有的医生认证信息过期未更新;甚至还有人盗用他人身份信息进行认证。这种造假行为严重违反了医师法的规定,可能会误导患者,使患者在寻求医疗帮助时陷入困境,造成财产损失甚至生命危险。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研究中心主任刘鑫调研发现的县级医院整形外科医生虚假认证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不仅是对法律的漠视,更是对患者信任的践踏。

以“两性”话题引流,跨界擦边做伪科普,更是“网红医生”乱象中的突出问题。一些医生为了吸引眼球,完全不顾自己的专业领域,热衷于讲解两性知识,发布大量私密话题内容。这种行为不仅低俗,而且可能误导公众对医学知识的认知,造成不良社会影响。此外,还有些“网红医生”进行擦边科普,身着不当服饰,通过剧情演绎增加互动性,提问和回答的问题一个比一个露骨。医学本是一门严肃的科学,应该以专业、严谨的态度进行科普,而不是用这种低俗的方式来吸引流量。

“伪科普”也是“网红医生”乱象中的一大危害。有些“网红医生”以“亲身经历”的方式,展示各种所谓“视力恢复”技巧,声称只要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训练,视力就能得到显著“改善”甚至“恢复”。然而,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已经明确批驳,目前医学上尚无有效根治近视的方法。这种“伪科普”让不少观众步入误区,可能会导致他们延误正确的治疗时机,对健康造成更大的损害。

“网红医生”开通橱窗违规带货,发布广告推销药品,更是将他们的逐利本质暴露无遗。他们的视频主要内容为健康科普,但其带货的商品却五花八门,从养生保健品到日常生活用品、厨房用具等,完全与医疗健康无关。还有一些医生在视频中只推荐某些成分或配方,在评论区暗自打广告推销药品。在未经亲自对患者诊疗的情况下,医生不应在直播中贸然介绍和宣传任何药品及器械,以免误导大众,导致其对药品和器械使用不当发生事故。医生介绍、推荐药物或医疗器械等,难免有为药物、医疗器械生产厂商背书的嫌疑,如发生产品质量问题,可能会给医生带来负面影响,甚至承担相应的责任。

针对“网红医生”的乱象,有关部门一直在加强监测和处置。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包括“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医疗卫生等领域专业人员开展不当营销等问题。各大平台也积极响应,采取封禁等措施,严肃处理涉及散布“伪科普”与“伪知识”、误导公众的所谓“网红医生”及知名大 V 账号。一些医院也在加强对医疗视频直播及网络问诊的约束与监管。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红医生”乱象,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网络平台应加强对医生认证信息的审核和管理,确保所有认证信息都是真实、准确和完整的,对于利用医生身份开设直播进行带货的账号应予以封禁。卫生健康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应监督医生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利用职业身份进行直播带货行为。对于“网红医生”变相或直接发布的涉嫌虚假宣传的广告,应及时查处并依法予以处罚。同时,要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让医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提升职业道德水平。

医生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天使,是传播医学知识的使者。他们应该以专业、负责的态度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和健康科普,而不是为了追逐利益而沦为卖货“郎”。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加强监管,规范“网红医生”的行为,才能让医学科普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为公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9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