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管永前:为何国际很多国家都过“中秋节”?

09-15 265阅读 0评论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题:为何世界许多国家都过“中秋节”?

  作者 管永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我国文明研讨院副院长


                    东西问|管永前:为何国际很多国家都过“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正是“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

  中秋因恰值三秋之半而得名,又名团圆节或月夕、仲秋节、八月节等。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到唐代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宋代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在民间广泛盛行。尔后中秋节在人们日子中的方位日益重要。

  “中秋节”不仅是我国的节日,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也盛行。其间既有受中华传统文明影响很深的日本、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也包含远在非洲的坦桑尼亚、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东西问|管永前:为何国际很多国家都过“中秋节”?

图为圆月从四川省广安市上空升起,与城市地标“马踏飞燕”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图/ICphoto

  中秋在海外之多姿

  与我国附近的亚洲国家多会过中秋节,不过称号各有改变,庆祝节日的方法和美食既有类似也有不同。

  日本称中秋节为“十五夜”,又称为“中秋名月”。大致在9世纪末10世纪初,即唐朝后期,我国秋夜赏月的风俗传入日本,起先盛行于上层贵族之间,后来撒播至中下层社会,首要风俗有赏月、祭月与庆祝丰盈。与我国人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时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

  在朝鲜、韩国,人们称中秋节为“秋夕节”,人们在这一天聚会、留念、庆祝丰盈,首要风俗有吃松饼松糕,祭祖上坟等。

  越南的中秋节又名“花灯节”,一些当地在节日期间安排舞狮,常在阴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

  泰国人称中秋节为“祈月节”,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依据当地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神仙们就会“降福”。

  马来西亚华人在中秋节时一般要做的三件工作是赏月、吃月饼、提灯笼游行。吉隆坡一些当地会举办提灯笼游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会周游其间,服饰艳丽的艺人和青年欢欣鼓舞,十分热烈。新加坡则会在唐人街牛车水、裕廊湖花园、滨海湾花园等地举办中秋庆典。

  此外,中秋节在柬埔寨也称“拜月节”,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称“月圆节”,缅甸称“光亮节”,老挝称“月福节”,等等。

  尽管各国中秋节称号不同,风俗各异,但都不谋而合传达着人们对天然的敬畏、对丰盈的高兴、对亲情的注重,寄托着巴望团圆、期望日子圆满幸福的期望。

  对海内外中华儿女来说,现在的中秋节已不单单是一个节日的标志,经过前史的沉积,它凝聚了人们的精力和情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明血脉和思想精华,已传达和影响到我国周边国家甚至世界各地,是全球华裔华人同享的传统节操,也已成为人类一起的精力财富。

  
                    东西问|管永前:为何国际很多国家都过“中秋节”?

材料图:外籍留学生玩花灯。记者 陈超 摄

  历久不衰背面的文明精力

  月儿圆,人团圆,中秋时节话团圆。中秋节是团圆、吉利、吉利的佳节,蕴含着健康、调和、和美的价值理念。中秋节之所以历久不衰,至今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注重和喜欢,首要是其所富含的人道关心、阖家团圆的文明内在以及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天然调和共处的文明精力。

  阖家团圆的祈愿。在我国传统文明中,月亮是柔软与光亮、团圆与和美的标志。中秋节,天高气爽,花好月圆,全家聚会,有人月两圆的意境,所以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对许多人来说,家庭和睦是完美的人伦境地,阖家团圆圆满是一起的愿望。

  社会调和的寻求。赏月风俗首要在亲朋好友之间,甚至更大规模的社会联系中进行,明月印证着亲情和友谊,集体性的赏月活动是完成人际联系有用交流的良机,也是到达人与社会调和的有用途径。

  天然调和的精力。拜月风俗源于人们对天然的敬奉,是人与天然的对话,经过拜月、赏月体悟天然与人生调和之理,表达着人们对幸福日子、对人与天然调和联系的神往与寻求。

  自古以来,中秋圆月备受喜爱,吟咏月亮的诗文不计其数,其间尽显我国人的浪漫情怀,为中秋增添了更多美韵与魅力。

  诗人们将中秋的月亮比作飞镜、宝鉴、玉碗、冰轮、桂轮、桂魄、银轮、金饼、玉盘、蟾盘、玉蟾等。在以中秋为主题的诗篇中,或睹月思人,怀乡念远,如“不知今夜月,曾动几情面”“情人怨遥夜,竟夕起想念”;或感念身世,惆怅消沉,如“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下一年何处看”;或把酒临风,意兴盎然,如“得之一寸光,可买千里春”“三五与二八,此韶光满时”;还有的把诗篇融入神话之中,在实际中寄予夸姣的期望,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高悬空中的那轮明月,引起了人们无尽的遐思和幻想,也建立了今人和古人的情感衔接。

  
                    东西问|管永前:为何国际很多国家都过“中秋节”?

材料图:7个玉石“月饼”盘绕实在的传统莲蓉月饼。中新社记者 程景伟 摄

  从民族走向世界

  中秋节的明月光,也融和起全球华裔华人的情感。

  这个节日寄托着我国人共同的文明情怀,凝聚着自古以来“爱国爱家”的传统美德。关于许多久居海外的华裔华人来说,不管他们在异乡的土地上日子了多久,血脉里依然保存着中华文明的痕迹。

  中秋节从远古走向现代,从民族走向世界。它既代表曩昔,也指向未来,是弥足珍贵的文明遗产。

  作为中华传统节日,中秋节会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形式、道德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味,表现了中华民族以调和为美的社会道德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对日子的无限酷爱和寻求社会进步的文明价值;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朴素、热心、开畅、健康的质量特征,民族性格尽显其间;表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劳作、尊亲敬祖、敬老敬贤等传统道德观念。

  中秋节更凝聚着我国人对日子的夸姣寻求和神往,是炎黄子孙心中永久不能忘怀的文明符号和文明回忆,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价值和文明创造力,彰明显中华文明共同而耐久的魅力。

  “天边共此刻”,蕴含在中秋一轮明月之中的我国人的许多夸姣期望与浪漫诗意,也早已伴随着那月光被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并认同。(完)

  作者简介:

  
                    东西问|管永前:为何国际很多国家都过“中秋节”?

  管永前,法学博士,比较文学与跨文明研讨博士后,美国丹佛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世界我国文明研讨院副院长,北京中外文明交流研讨基地研讨员,我国社会科学院国外我国学研讨中心特聘研讨员,我国李大钊研讨会理事。首要研讨方向为海外汉学和我国学、我国文明海外传达等。先后掌管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书《今世西方我国学研讨》等作品,曾获国家高端智库“优秀成果严重贡献奖”、北京外国语大学学术特别贡献奖。

【修改:刘阳禾】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6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