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兴万村”绘好乡村振兴“工笔画”

今天 267阅读 0评论

  又是一年秋收季,合肥大地到处一派丰收景象。近年来,合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严格落实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部署,积极融入乡村振兴建设,引导服务民营企业立足实际、发挥优势,架梯搭台唱好“企村融合戏”,为乡村振兴凝心聚力、聚势赋能。

  项目引领 因村施策

  实现村企精准对接

  立足乡村特色禀赋,合肥市“万企兴万村”行动遍地开花、各美其美,绘就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现代化图景,实现“村所需”与“企所长”精准对接。

  流水潺潺,润泽农田,“粮袋子”越装越满,传统农业势头强劲。庐江县石头镇同心村,土壤水利条件优良,流转4000多亩土地,建设莲藕种植基地项目,创立绿色原生态“粑根草”品牌,荷叶茶、荷花茶、莲子心、藕粉等系列产品畅销全国。

  数字种植,井然有序,“菜篮子”改装升级,科技引擎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地处城市近郊,各区乡镇差异化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包河区大圩镇的鲜来鲜得葡萄生态园依托物联网技术等实现肥水一体化,每一个环节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每亩精准控产1000~1500公斤;庐阳区大杨镇岗西村的刘一盆蔬菜基地采用本体感知系统,实现实时作物监控、数据分析与预警以及智慧灌溉。近三年来,共研发科技成果24项,不仅亩产量翻了10倍,实现量的跃升,而且一年四季稳产保供,保证质的延续。

  截至2024年7月底,合肥市共有2018家本地企业参与各地项目,“兴村”项目总数2718个,“兴村”总数1107个,投资经营类项目投资总额约131.9亿元,位居全省前列。

  农民主体 积极造血

  多方拓宽增收渠道

  走进肥西县紫蓬镇的田间地头,举目望去,一排排长寿菜铺陈出一片翠绿,农民们正在辛勤劳作。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长寿菜种植基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收入。这是合肥市“万企兴万村”行动的一个小小缩影。

  土地租赁、入股分红,村集体固定收益稳定供给;示范引领、代销增收,滞销蔬菜高价售出……庐江县百花村的少间·王圩里民宿项目从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租赁农房,把村民作为蔬菜、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的供应商,搭建平台实现消费者与村民的“双向奔赴”;同春村的腾云珍稀蔬菜生产基地,聚焦就业难群体,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拥有就业机会,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蜀山区小庙镇马岗村实施“新村民计划”,培育“新农民”,发掘“土专家”,在小岭南建立“管家学院”。截至目前,该村已培训出2000多名能够独立操作的熟练建筑工人、100多名村容维护工人、400多名乡宿管家、30多名乡村经理人和50名现代职业农民。

  梧高凤至,花香蝶来,扶智扶志并重,“输血”“造血”齐发力,乡村发展动能更足,农民主体地位更加凸显。

  与时俱进 三产融合

  多维建设和美乡村

  “万企兴万村”行动致力于延链、补链、增值,调整了产业结构,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用新方法新思维打开了兴村振兴新局面。

  庐江县百花村少间·王圩里民宿项目负责人表示,保留乡村的自然肌理,根据村落的自然分布,设计有江淮山水特色的民宿聚集地,是出发点,也是落脚点。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乡村产业链转型升级,乡土气息在修旧如旧中被保存下来,人居环境的“高颜值”千村千面、原汁原味,百姓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

  位于庐阳区的刘一盆现代农业种植基地,也是一处研学劳动教育基地。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躬行”中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感悟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意涵,让乡村振兴发展的理念深植于心。

  未来,合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将持续聚焦“万企兴万村”行动,高位谋划与绣花功夫相结合,逐步绘就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工笔画”,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合肥实践的乡村样本。(王骏超 谷巍)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6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目录[+]